Kaiyun「中国大陆」开云官方网站

开云 产品展示
咨询热线:

13360305115

联系我们CONTACT

开云官方网站
邮箱:youweb@fanghangarden.com
手机:0757-82535765
电话:13360305115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运动场 综合楼一楼101(12)室(住所 申报)

开云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开云资讯 > 开云百科

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美画卷——解读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7 16:10 点击量: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kaiyun中国官方网站“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习心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情怀。洱海边“立此存照”,嘱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秦岭深处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汾河沿岸驻足凝望,要求“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一次次将目光聚焦绿水青山,用行动展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

  2024年8月24日,大理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鲁旭俊所作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报告显示,2023年州人民政府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生态空间优化。制定的《大理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启动《大理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制定印发《大理州“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二是管控措施加强。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公布施行,制定大理州“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印发洱海水生态修复、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流域产业转型发展等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长效工作机制,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18项。三是生态创建加快。成功创建洱源县、南涧县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建成自然保护地52处,完成苍山洱海、云龙天池、南涧无量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四是监测能力提升。全州12个县市监测站通过资质认证,漾濞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达标验收,宾川、剑川、祥云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通过资质复评审。

  8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出报道《洱海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聚焦云南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走出了一条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2023年州人民政府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嘱托、攻坚克难,开展一系列综合保护治理行动,逐步改善了洱海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湖泊保护治理的“洱海经验”。一是洱海流域“三区”划定落地,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两线划定”、“三线一单”等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二是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优良水平,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透明度保持较高水平,全湖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三是洱海、剑湖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洱海流域9个重要河流(湖库)被评定为云南省美丽河湖。洱海保护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转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州人民政府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一是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均取得新成效,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问题整改。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2个问题完成整改18个,2022年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50个,完成整改27个,正在整改23个。三是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制定印发《大理州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十年规划》。四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印发《大理州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大理州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精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

  习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报告显示,2023年州人民政府不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8+1”个万头奶牛牧场加快推进,鹤庆县乳业产业园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65个企业和产品品牌、3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二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截至2023年底,全州新能源装机突破40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超过1800万千瓦,占云南省14%,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州,建成规模以上涉铝工业企业5家。三是生态旅游迅猛发展。布局发展生态旅游、户外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2023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9530.3万人次,增长67.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4亿元,同比增长104.7%。四是构建绿色资源利用新格局。出台了《关于加强节能审查及重点用能企业动态调度管理工作的通知》《大理州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大理州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

  2023年11月,州委杨国宗书记在大理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全州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接续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重点抓好十件大事要事,举全州之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

  全力抓好洱海保护治理。始终把洱海保护精准治理作为最现实、最具体的“国之大者”,坚持“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的理念,一体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洱海水生态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洱海保护治理“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推动洱海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成果成效,加快海东面山生态治理。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揽,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执行“三线一单”,构建全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守住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做强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效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引进和培育更多一流龙头企业,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生物医药、新材料、矿冶、大健康等产业建链集群。做优高端文旅,深化国际旅游名城建设,推进大理苍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业态产品升级,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报告显示,与此同时,今年还将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包括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成色、纵深推进美丽大理建设、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