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网页 开云com《灌云县2023年国土绿化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稳步扩增全县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扎实推进“绿美灌云”建设。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执行国家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精神要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推进全县国土绿化高质发展,充分发挥森林“碳库”作用,不断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为建设幸福新灌云夯实绿美底色。
2023年全县完成国土绿化总面积3800亩,其中:新增成片造林800亩,低效林改造及更新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新建绿美村庄12个,其中:省级绿美村庄5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5万亩,其中:新建1万亩、完善4.5万亩。全县四旁植树65万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0亩以上。
1.全面推行林长制。认真贯彻落实《灌云县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灌委办发〔2021〕20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县、镇(街)、村(居)三级林长制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三级体系顺畅运行。扎实开展林长制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林长制相关制度,各镇街要认真组织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积极发挥源头管理作用,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有效地推动全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
2.绿美村庄建设。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住建、旅游等专项资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和绿美村庄综合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村庄范围内废弃闲置地、低效用地和村内公共用地等绿化建设,加强“一带三网”绿化(即成片林带、路网、河网、林网绿化),切实提高村庄整体绿量。广泛栽植乡土、珍贵、乔木树种,使用良种壮苗造林,新栽植的乔木树种原则上使用原生冠苗。加强全过程质量和安全监管,把好规划设计、种苗调运、栽植管护、绩效验收等各个关口环节,切实提高村庄绿化质量,打造绿美村庄精品工程,着力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和生态宜居水平。每个镇街年内各新建绿美村庄1个以上。
3.成片造林工程。在不违规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充分挖掘宜林地资源潜力,推进绿美村庄小片林、生态河道绿化等建设,每个镇街新增成片林50亩以上,完成东部地区沿海造林示范推广成片林100亩,确保全县年内完成成片造林800亩以上。
4.低效林改造及更新造林。加快新沂河堆、五图河农场、下车镇及全县境内低效林改造更新进程,以培育大径材、改善景观、提高蓄积量为目标,采取抚育、补植、更新造林等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群落,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美化景观。年内完成低效林改造1000亩,新沂河堆更新造林1000亩,伊芦山封山育林1000亩。全县境内采伐迹地年内更新造林到位。
5.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突出生态优先,稳步提升城市绿量,以建设“乐享园林”活力空间为抓手,坚持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打造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加强附属绿地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绿地绿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让灌云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打造一批城市绿化建设亮点工程,年内确保新增绿地面积200亩以上。
6.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利用田间沟渠、田埂、机耕路等宜林地块,完善提升可视范围内的农田林网,区别旱田水田,选择适宜树种,突出防风固沙,着力营建稳定、和谐的农田防护林带。新建林网网格控制面积在200亩以内。综合林带胁地影响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因地制宜栽植窄冠、防护效果好、有经济价值的乔木树种造林。对已建林网要加强更新和补植完善到位,确保林网不断带、不破网。年内完成新建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5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国土绿化及“绿美灌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放在首位,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总体工作格局。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业务指导。各镇街(场)、园区、县各相关部门要多渠道投入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等社会资本,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和建设“绿美灌云”。
(二)深挖造林潜力。深入贯彻科学绿化理念,不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充分挖掘林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村庄用地、未利用地等一切可利用空间开展造林绿化,广泛开展林中空地、四旁隙地植树造林。全面执行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有效阻止或减轻农作物受灾损失,进一步丰富森林是“粮库”的科学内涵。
(三)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好户外广告、宣传标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各类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林业和国土绿化的多重功能作用,提高城乡居民的广泛知晓度和参与度,引导其自觉参与“绿美灌云”建设,让植绿、护绿、爱绿成为社会新风尚。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充分挖掘全民义务植树的有效载体,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纵深开展。
(四)加大考核力度。各镇街、相关造林单位要将绿化造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将绿化任务具体分解到村和造林地块,积极开展督查检查,加强对造林进度和管理质量调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围绕成片造林、绿美村庄建设和农田林网控制率、采伐迹地更新率、新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等重要指标,加大专项督查考核力度,切实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国土绿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小区总占地面积34874.76平方米,绿地率25.02%,新增绿地1.1公顷
小区总占地面积73289.34平方米,绿地率36.1%,2023年一期新增绿地0.66公顷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和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绿美村庄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kaiyun网站
一、总体建设要求。绿美村庄建设要尊重科学,因地制宜;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乡土为主;根据树种特性科学种植,密度适宜,所有常绿树木必须全冠栽植,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反对大树移植和奢侈造林现象;建设对象原则以农户50户以上、村庄环境整治到位的自然村庄为单位实施,自愿开展绿美村庄建设。
二、村庄整体绿化。村庄内栽有乔木树种不少于3000株或人均不少于10株,有空间条件的村民家前屋后常年保持栽有15株以上树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域内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村内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整体景观视觉效果良好。
三、道路水系绿化。进村道路两侧、周边水系沿岸应绿尽绿,水网绿化率达到95%以上,平原农区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且无明显缺株断带。
四、“三化”树种比例。村庄内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占乔木树种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的比例不低于60%,绿化色彩配置合理,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五、古树名木保护。村庄内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无滥伐、滥采、滥挖林木现象。
六、其他造林绿化。村庄范围内外建有防护林、风景林、休闲林等片林或环村林带,以乔木林为主,面积20亩以上;防护林带建设原则上每侧不少于2行;有条件的村庄应积极开展公共绿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