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东街开通、紫石街拓宽、中心广场升级改造、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新建、城乡公交免费、有线电视免费、兴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杂粮之乡……隆冬时节,“杂粮之乡 兴旺之县”喜事连连,硕果累累。
一项项惠民工程按时竣工、一件件惠民实事如期兑现,体现着民之所向、反映着政之所为。
2023年,兴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年初县经济工作会议既定的工作目标,“在提升能力素质上答好卷,在高效履职尽责上做好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跨越,惠民利民的一件又一件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晋绥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丽幸福新图景。
大寒时节,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地上依然塔吊高耸,车辆穿梭建设场景热火朝天,工人师傅们冒着严寒建设集体厂房,为的是不断延伸铝镁产业链条,全力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铝镁产业基地。
兴实业,出实效。2023年,兴县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进重点项目15个,新注册企业4家,引资金额42.566亿元,经开区工业生产值达到164.05亿元。其中铝镁新材料产业8个,新能源产业1个,节能环保产业3个,智能制造及数字产业项目3个。
目前,兴县经开区已有山西焦煤、中国铝业、山西万盛源集团、臣功固废等58户企业入驻,其中“四上”企业19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利用外资企业4户。形成2700万吨煤炭、日产600万方煤层气、2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合金铝和50万吨铝材深加工产能。
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是2022年引进的铝镁产业补链企业,主要生产铝轮毂、铝铸件。企业负责人蒋斌说,“兴县拥有全国品质最好的氧化铝,只有好的氧化铝才能制造出优质的铝产品。特别是,标准化厂房、倒班宿舍等一应俱全的条件,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入驻不到两年,生产量已突破10万吨,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为4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抢占竞争高地,实现弯道超车。回顾企业的发展,蒋斌感慨万千:“以前我们在江苏,需要将买来的铝锭升温四个多小时熔成铝水后,才能开始生产铸件,自从搬到兴县后,这道工序就完全省去了,直接可以拿铝液加工产品,仅此一项就节约一半多的成本,完美实现成本降、利润升,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有奔头”。
“铝水不落地、铝锭不出县”的优势,正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铝镁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形成7个系列、43种合金材料生产规模,元泰高导新材料项目、一禾铝业铝合金杆延伸铝合金导线项目、正岸铝业高级铸造铝合金铸件项目、硕丰铝业电力金具项目、金属稼项目、航宇3D金属打印等一批项目纷纷投产。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但提升了铝镁产品附加值,延伸了铝镁产业链条,而且进一步叫响了兴县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铝镁产业基地的新名片。
“我们生产的7000兆帕级超高强铝合金是目前全国综合性能最好的新型材料之一。这在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战略意义”蒋斌介绍,“今年8月,我们已经开始第二期的生产线筹备,等第二期生产线完工之后,就准备紧锣密鼓开发第三期生产线,工程全部完工后,我们的年度总产能可以达到15万吨以上。”
按“计程表”推进,挂“施工图”作战。一个个好项目的落地,一条条生产线的开工,一个个新产品的上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兴县正在利用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为发展优势,围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铝”途。兴县正在致力打造百万吨千亿级铝镁产业集群。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冲进全国百强的兴县梦想,正在由蓝图向现实蜕变。
秋末冬初,兴县城区园林部门组织工人师傅们把绿化带的树木裹上了厚厚的冬衣,把爱绿护绿和重视生态环境的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整齐划一的绿化隔离带,在冬天的城市街道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3年,兴县把绿化、美化城区作为一项新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年共增绿4320多平方米。
蔚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过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河道生态遭受了严重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兴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黄河生态保护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与保护。
2023年,兴县在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启动了“保护黄河生态”工程。
在蔚汾河河道治理水质提升工程的现场,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郝晓敏正在带领工人们对河底进行修复施工。他介绍:“现在我们正在片石护底的砌柱工作,完成后将有效减少河流水质泥沙量,目前工程已完成20%。两侧的挡墙也已修筑1400米,这将有效防止河岸水土流失,挡墙完成工程总量的85%。目前现场,五台装载机,三台挖掘机和40名工人分班倒替进行施工,泄洪渠完成后进行河道改水,再开展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工程的施工。通过这些工程措施,使蔚汾河水质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入黄河的水质达标。”
蔚汾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重,河流输沙量较大,提升水质至关重要。兴县坚决扛起“一泓清水入黄河”政治责任,于去年底投资2.4亿元实施黄河中游蔚汾河兴县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水利、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三大内容,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河岸堤防治理、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站建设等措施,大力提升流域内河湖岸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工程完工后,每天可保证9万立方过往河流水质达标。
“聚焦水生态环境改善,以源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为抓手,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确保域内径流‘一泓清水入黄河’”。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表示。
除了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外,兴县还实施了黄河中游蔚汾河沿岸七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树种选用油松、侧柏、山桃、山杏在蔚汾河两侧山体生态修复3500亩;沿黄1号公路东侧山体生态修复14900亩。
中铁三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飞鹏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进行这七个村污水管道的铺设工作,以便对人畜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后期我们还要在每个村都修建一座污水处理站,确保所有污水经过处理站处理达标以后才能排放到蔚汾河中,并最终汇入黄河,经过蔚汾河排放到黄河里面,目前为止,该项目的进度已经完成了总合同额的80%”。
大寒时节,阳光和煦,室外温度依然还在零摄氏度左右徘徊,树木依稀保持着绿色的“身影”。午后的天气格外温暖,81岁的白拖蛮老人如往常一样,带着他的老伴来到新建的中心广场进行日常锻炼。
大家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下棋、有的表演。新建的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嘹亮的歌声、矫健的身姿、其乐融融的场景,生动展现着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区沿河两岸流光溢彩、灯火辉煌,大街小巷灯火璀璨,到处散发着现代化都市的迷人风采,吸引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走出户外享受这惬意美好的时光。
看着焕然一新的中心广场,前来锻炼的离退休老干部刘丕勇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些经历过60年困难时期的人,都能体会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快乐,真是翻天覆地!”“新时代好,社会主义好,我们兴县好!”老刘连珠炮一样,诉说着内心的喜悦,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中心广场的改造只是兴县今年众多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像老刘一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自兴县今年实施的惠民工程和接二连三的民生“红利”。
在兴县融媒体中心有线电视收费大厅,这几天人头攒动、门庭若市。前来办理免费有线电视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奔走相告一个好消息:“有线电视可以全民免费看啦!”。
根据2023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兴县在落实好省市民生实事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再办“8件民kaiyun网站生实事”,包括改造老旧小区47个、惠及居民3356户;建设环卫工人爱心驿站20个;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兴县社会福利中心提质改造,新增床位135张;实现有线电视免费收看;实施城区路灯增亮工程、消除背街小巷路灯盲区;新增停车位500个;开通13条免费城乡公交客运线路……
从城区公交全免费到乡村公交全覆盖,再到有线电视全免费、老旧小区全改造,兴县的普惠性民生事业越来越广、民生好事越来越多、民生质量越来越高。政府买单、群众享受好政策的红利正在赢得全县人民持续不断的“点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23年是兴县“三提三转”深化之年,是启航新征程的“实干之年”“攻坚之年”“突破之年”。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表示,“近年来,兴县始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通过做大产业这块‘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了大量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上下同心抓改革,干群团结谋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征程上,加快发展就是最好的行动,赶超进位就是最好的落实,我们要以一年高于一年的目标追求,一年快于一年的发展速度,一年好于一年的质量效益,一年严于一年的工作要求,以更加昂扬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促进全县经济 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兴县篇章而努力奋斗!”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催化剂”,激励着全县干部群众拼搏奋进、赶超跨越,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
打好“六张牌”,实干出奇迹。兴县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不渝把“小事情”放在心上、“大责任kaiyun网站”扛在肩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兴办民生实事,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托起了30万群众稳稳的幸福,书写出一份浓墨重彩、厚实沉甸的“民生答卷”。张亚东